范文资料网 > 实用范文 > 范文集锦 > 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优秀议论文3篇
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优秀议论文3篇

范文参考网 范文集锦 2022年04月26日

乐是忧的基础。纵然后者对社会的作用更大,前者也同样重要。就像一朵花,不能没有绿叶来输送养分。一个完美的人格中忧与乐二者缺一不可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优秀议论文,供大家参考。
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优秀作文1

从古到今流传百世、家喻户晓的名人无一不是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德。

话说在宋朝时滕子京因想造福国家、百姓幸福于是便上奏改革十事,但是改革十事严重触犯了高官们的利益,所以宰相章得象与贾昌朝指使御史梁坚、王拱辰等保守派,于九月以泾州公案发难,将滕子京置狱泾州查处,此后被贬巴陵郡当太守。

而滕子京因为改革未成而又被贬到了巴陵郡,心情悲痛欲绝,而当他见到县内荒废的事业、百姓艰难的生活,他抛弃个人的不幸,而全心全意地为当地百姓造福。而到了第二年果真让巴陵郡这个偏远的地方变成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的景像。滕子京处悲不悲,看到巴陵郡这番景象,于是抛开自己个人的悲伤,一心一意坚持以国家大事为先。在这个时候宋朝已经差不多都是奸官当道,忠人难进的景象了。而居然还有滕子京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,不管前后事,只一心一意为百姓服务。这样的人是多么值得让人钦佩啊!而像魏忠贤这样的奸臣是令人厌恶所唾弃的,死了还遗臭千年!

在学习《藤野先生》那一课的时候,鲁迅观看那部电影的时候,心底里是多么的悲伤难过,和对哪些闲着去看枪毙犯人的人们的厌恶无奈之情。这以后,鲁迅先生开始认识到学医治好的只是人们的身体,而治不好人们愚昧麻木的思想,于是便放弃用医学来拯救人们的身体,而是专心投入到文学当中。一心一意的写文章,以此来唤醒那些愚昧麻木的人,呼吁人们救国存亡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格,流传百世。

大家应该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,并不能只是享乐而不担忧,而不做出行动。
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优秀作文2

真正的危机感,不仅是一种动力,还是一种新生。

危机感经历的时候,所伴随的是一种紧张、焦虑、压抑。这时,自己可以由于危机感而迫使自己达到一种非常集中的状态。而这种状态则是平日里没有的,因为总会被一些琐碎小事所干扰,无法集中精力,自然很少可能有那种促使人向前,那又何谈新生的力量?

而危机感从何而来?

我认为可以是外部,更可以是内部。

外部,自然是小在家中,大到人类命运尔尔。这是非自己可控的。而且真正面临的时候,恐怕已经很严重了吧?

而内部,则是一种责任感,一种不愿屈服于当下的精神,一种迫切希望人类能更好发展、推动人类进步的信念。这才是我所认为的更好的一种境界。

这等人,往往会自断后路,不使自己松懈下来,并且能朝着终极目标坚定的向前。或许她/他不被人所理解,冷眼、冷嘲热讽、不屑等等,但她/他心里清楚明白,自己在做什么,目标是什么。她/他不会被干扰,即使有时稍稍迷茫,但她/他一定一定会在最快的时间,恢复、站起来、抖抖风尘、坚定的继续向前走!

这乃是国家之栋梁,人类之希望。

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

她/他会为人类注入新生的动力和鲜活的血液。
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优秀作文3

宋仁宗曾经派范仲淹去西北抗击西夏。范仲淹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。他不但是一个军事家,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。

范仲淹是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他两岁的时候,就死了父亲,跟着改嫁的母亲背井离乡,生活十分贫困。他从小很有志气,爱好读书。十多岁的时候,他借住在一所寺庙的僧房里,昼夜苦读。每天,他只烧一锅粥,等粥冷却后,用刀划成四块,一天两餐,早晚各吃两块。菜呢,也只是几根咸菜。后来,人们称他这种生活为断齑(jī,指咸菜)划粥,成为历史上刻苦好学的佳话。

经过艰苦的学习,范仲淹获得了丰富的知识,同时养成了严肃认真和刻苦节俭的作风。

范仲淹青年时就考中了进士,开始做官。早年的贫困生活使他了解并同情民间的疾苦。他决心为国家和百姓做一番事业。

宋夏战争初期,宋军不断失利。公元1040年,范仲淹和韩琦同时被派到陕西,前去抗击西夏。

范仲淹到了延州,发现一个很不合理的现象。当时,宋朝政府把边兵分给各级官员带领,官职越高的带兵越多,官职越小的带兵越少。这本来是正常的现象,但宋仁宗却下了一道命令,说敌人来进犯时,不管来的敌人多少,一概由官小的带领自己的少量人马先去作战。这样做哪有不败的道理。范仲淹却不管皇帝的命令,立即改变做法。他把延州的一万八千军队,分给六个将领带领,每将三千人,负责训练。有了敌情,该多派就多派,该少派就少派。同时,他又下令修筑一些城堡。经过一番整顿,延州的防守力量顿时改观了。

西夏军队看到范仲淹防守严密,就互相警戒说: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。从此,他们再不敢轻易侵犯延州了。

范仲淹镇守陕西几年,除延州外,还驻过庆州(今甘肃庆阳)、州(今陕西彬县)等地,很受当地羌人部落的尊敬。羌人因为范仲淹做过龙图阁直学士,都称他做龙图老子。

公元1043年,范仲淹由陕西调回京城,担任副宰相。

那时候,北宋政治非常腐败,封建官僚的特权大得惊人。做官全凭关系,升官更靠资历。只要一个人当了大官,家属亲戚都可以做官。结果大小衙门里塞满了多余的官员,好多官员又尽干坏事。

范仲淹早就看不惯这种状况。他担任副宰相后,决心改革,就大胆地向宋仁宗提出十项改革方案。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:一、明确规定官吏提拔或者降职的`办法;二、严格阻止凭借特权、关系等取得官职;三、改革科举制度;四、慎重选择官员;五、重视生产;六、加强武备;七、减轻劳役等。

宋仁宗正信任范仲淹,对范仲淹提出的方案全部接受了。因为范仲淹是在宋朝庆历年间提出这个方案并进行改革的,所以历史上称为庆历新政。

为了推行新政,范仲淹首先整顿官吏制度。他派一些官员担任监司(监察官),到全国各地视察,然后根据他们的报告,把各地的坏官从登记簿上除名,加以撤换。

有一次,和范仲淹一起推行新政的大臣富弼(bì),看到范仲淹在登记簿上勾掉坏官的名字,心里不忍,就上前劝阻说:一笔勾掉一个名字很容易,可是,被勾掉的一家人都得哭了。

范仲淹毫不动摇,斩钉截铁地回答说:一家哭总比一路(北宋的政区名称)的百姓哭好啊!

富弼听了,觉得范仲淹既有胆量,又有见识,心里非常钦佩。

新政在推行中,触犯了一些封建贵族的利益。许多保守的官僚纷纷起来反对,诋毁范仲淹和推行新政的人,说他们结成朋党,滥用职权。

宋仁宗动摇了。新政只推行了一年多,范仲淹就被降职,调到外地做官去了,新政也跟着失败了。

范仲淹虽然遭受打击,但他忧国忧民的信念却丝毫不变。不久,他到邓州(今河南邓州)去做地方官。这时,他的朋友滕子京也被降职,在岳州做地方官。滕子京在岳州重新修建岳阳楼,请范仲淹写一篇纪念文章。范仲淹答应滕子京的要求,写下了著名的《岳阳楼记》。文中反映范仲淹伟大抱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,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。

公元1052年,范仲淹又被调到颍州(今安徽阜阳)去当地方官。他在上任的路上生病死了。

范仲淹生前,生活非常节俭,但待人却很亲热厚道,乐于助人。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赠送给别人,还设法救济同族的人。所以,他死后,人们都很悲痛。

【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优秀议论文3篇】相关推荐文章:
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作文800字【三篇】

议论文先天下之忧而忧600字(优秀3篇)

温故而知新议论文优秀范文 温故而知新议论文800字

标签:   后天   时候   先天   范仲淹